中国式现代化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式现代化专栏

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系列讲座第五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30 浏览次数:10


 20241026日上午,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系列讲座第五讲“柄谷行人的理论:一个从中国传统的‘文’与‘礼’角度的解读尝试”在南光一317会议室举行。

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承办,澳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林少阳主讲,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唐瑭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厦门大学的50余位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主持人唐瑭教授先向现场师生们介绍了林少阳教授,同时指出本次系列讲座旨在从中外对话的角度,开拓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的理论视野。随后,唐瑭教授代表厦门大学向林少阳教授赠予“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讲座纪念。



林少阳教授首先对主办方老师们的邀请和其他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了感谢。对于柄谷行人的理论,林少阳老师首先介绍了柄谷思想的背景即战后日本左翼思潮,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阐释,即通过在康德与马克思之间进行“跨越式批判”,反对目的论式的线性史观,而将共产主义解读为一种高扬“馈赠精神”的伦理运动。

接着,林少阳老师从柄谷行人所运用的理论资源出发,分析了他的世界史结构理论。柄谷受莫斯的礼物理论,及其后继者列维-斯特劳斯的交换理论的启发,将“交换”视为历史的基础性结构,并由此区分了世界史的四种交换样式:A(赠礼和回礼)、B(支配与保护)、C(商品与货币)、D(超越前三者的观念之力)。柄谷还认为国家和民族本身具有能动的主体性,而资本、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三位一体”结构。

林少阳老师进一步指出,柄谷行人还在一定程度上谈及东亚思想,这就使我们能够在西方的交换理论与中华文化之间进行对话。林少阳老师认为,无论是互酬性文化中的“馈赠”,还是其“交换”概念的伦理性,都表明柄谷的理论与中华传统中“礼”“文”概念存在共鸣,但柄谷本人尚未对“文”具有充分的自觉。林少阳老师主张,应将“文”加入柄谷的三位一体结构中,发展为“语言-资本-民族-国家”四位一体,这一新概念兼具了经济性和语言性。为了证成自己对柄谷理论的补充的正当性,林少阳老师还援引了布尔迪厄对“资本”概念的拓展,强调了资本兼具物质性和观念性,以证明语言、资本、民族、国家之间是异质的但又环环相扣的关系。

在交流环节,厦门大学的师生们与林少阳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特聘教授王日根就主题讲座的理论视野、核心概念等分享了自己的感想与见解。哲学系王时中教授就“儒耶之争”和“礼法之争”问题,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邱士杰副教授就“四位一体”的历史性问题,台湾研究院文学所吴舒洁副教授就柄谷的语言理论与法德哲学的关系,台湾研究院文学所刘奎教授就以安德森和布尔迪厄解读柄谷行人的理论后果,哲学系唐瑭教授就帝国与帝国主义、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先后与林少阳教授交流讨论。林少阳教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复,提供了许多新颖视角和独到观点。最后,主持人唐瑭教授总结了本次主题讲座对我们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意义,并再次向林少阳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