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有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哲学研究”在囊萤楼302会议室举行开题会。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文喜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复旦大学哲学院邹诗鹏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万人计划、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慧教授、原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陈永森教授、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许斗斗教授以及厦门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林育川教授等七位专家应邀莅会并进行认真评议。张文喜教授担任专家评议组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主持开幕式。
社科处副处长张随刚在致辞中指出,厦门大学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强化主流特色意识,加强重大课题的培训力度。张有奎教授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做出了许多有显示度的学术成果。本次由张教授牵头获批的重大项目是我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具有突破性意义,希望与会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帮助该项目顺利有序地开展并取得高质量成果。
项目首席专家张有奎教授对课题设计做重点汇报。张教授从研究对象和内容、框架结构设计和研究计划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哲学研究”作系统介绍。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需要上升到哲学高度。在研究框架上,本项目秉持整体性视角,拟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的基本思路展开深度哲学思考。
专家评议组认真聆听了开题汇报,高度肯定了项目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充分认可了项目的问题意识、研究思路和内容设计,并进行了中肯的批评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邹诗鹏教授强调,要有比较视野和全球眼光。他指出了此项目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需要破解的难点挑战,以举例的方式梳理了法国、美国和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起源、代表人物和观点。林进平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课题研究的问题要清晰,他给出了两种可行的研究路径;第二,以英、法、德的现代化理论为例,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深入研究世界现代化普遍规律,又要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中国历史”独特性的现代化道路;第三,建议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关系。董慧教授指出,要阐释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原理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选题:第一,课题研究对象要再提炼;第二,本课题要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第三,关于本课题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关系问题;第四,必须高度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陈永森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个世界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要按照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或基本路径加以推进,要体现现代化的共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特殊性,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许斗斗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哲学研究内容体系庞大,挑战比较大,需要注意研究的时间合理安排,以及一些应研究问题的政治敏感性。林育川教授强调,要注意避免课题论证过程中的理论盲点和空白点,如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要补充“人民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大发展理念”,在历史观子课题部分要补充群众史观等。张文喜教授认为,从论证报告、研究框架、问题导向、研究逻辑来看,本项目前期准备已较为充分。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角度来看,要聚焦、细化、深入子项目研究,避免宽泛性;加强对根本性、长期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进行学理、道理、哲理化阐释,注重长时段、规律性变化的研究。
最后,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爱军教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艳涛教授、苗瑞丹教授、吴茜教授等子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等就各自所负责的子课题的关键问题和理论困惑与专家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张有奎教授对专家组的精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课题组将及时召开会议,整理、消化各位专家和老师宝贵建议,优化写作框架设计,认真开展与推进本项目研究,争取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