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2023年中国式现代化与哲学学科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50



2023122日,“中国式现代化与哲学学科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哲学系顺利召开。正值厦门大学哲学学科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的历史时刻,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本次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哲学学科创新发展”为主题,勇于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华侨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全国十几所兄弟院校的专家和领导齐聚鹭岛,共襄盛典,共话哲学学科创新发展。



研讨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朱菁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潘越教授代表厦门大学向各位与会嘉宾致欢迎词。潘越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厦门大学高度重视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研究阐释,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是全国最早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的高校。同时,厦门大学非常重视中国式现代化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注重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人文学科发展,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展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理论造诣,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哲学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



研讨会第一场报告由厦门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朱菁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晓力教授首先发言。她深入勾勒了哲学学科独特的三个先决条件,即跨学科、关注前沿与学术自由,指出哲学学科创新发展需要融汇广泛的知识体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关注时事与前沿思想。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刘大椿揭示了当前哲学学科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哲学学科与世界变化之间存在隔膜;二是哲学游离于科技发展之外;三是哲学的学科定位与运行之间存在偏差。浙江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提出两点学科发展的建议:其一是哲学应当继续推进国际化进程;其二是哲学人才培养不应单一化,而应该更加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谢地坤教授认为,重新厘定哲学体系的边界,扩展哲学学术体系的知识视域,这是当代哲学家回应这一挑战的不二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主任陈嘉明教授认为,如何培养出比肩冯友兰和金岳霖这样的哲学大家,如何创造一系列哲学学科现代化的质量标准,即在哪些指标、何种程度上实现其现代化,需要引起学界同仁们关注。东北大学哲学系陈凡教授认为,科技哲学要想实现新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科技哲学,必须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

研讨会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厦门大学哲学系王波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朱菁教授首先作报告。他介绍了厦大哲学系面向以强基班为代表的本科生设置“自主学习课程”项目,希望能培养学生学术兴趣,赋予其学习上的自主权。他还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出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做到“专”与“博”的结合。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恒教授认为中国哲学学科要在以下两点上形成自我反思:首先,哲学要在AI技术不断加强与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时代背景下找到自身;其次,哲学本身的性质不在于固定的“知识”,而在于开放的“疑问”,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域才是哲学要做的事。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认为,在学科交叉不断深化的今天,哲学的解释力已经不足以让哲学处于各门学科之上的优越位置。哲学需要敞开怀抱,接受新的思考方式,寻找新的可能性。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教授认为哲学本质上是一个学科群,其内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要依循“厚基础、宽视野”的要求。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蒋红雨教授介绍了黑龙江大学哲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之路,探讨了如何将教育部的顶层设计与具体院校的教学研究特色相结合,展示了跨学科探索以及创新对于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敏教授认为,哲学既不求真,也不求知,而是求合理。中国的哲学学科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应当与来自其他地域以及其他语言的哲学同台竞技,也应当开展地域化与本土化的主题。



第三场报告由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梦秋主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教授回顾了汉语最初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即从“西方哲学在中国”到“汉语哲学”的转变。提出了汉语哲学应立足汉语的言说结构和中国人的生活世界,致力于现代性普遍哲学问题的求解来建构新的哲学范式,而中国式现代化为汉语哲学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历史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实践的场域。他认为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可归结为两种路径:首先,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当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基础;其次,在两个结合的意义上建构和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哲学应立基于自身特点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济大学哲学系陈立新教授指出哲学学科发展和创新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坚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中国式现代化与哲学学科的创新发展需要在新的历史地平上进行价值和精神的重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指出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基于对哲学的历史使命的准确把握和定位,即是哲学应当研究什么样的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最为重大的时代问题。今天中国的学者应该更加自觉地把握住中国式现代化带来新的机遇,积极推动哲学学科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周丹认为可以从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他对中华文明五大特性的内涵从中外、古今的角度做了全面的阐释,深化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第四场报告由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系副主任林育川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从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伦理观、民族观、自然观和生态观等方面揭示了建构性的中国式文明与对抗性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进而分析了中国建构式文明的基石,即辩证理性、关系思维和共同体原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刘梁剑教授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的哲学”的启发,认为中国哲学是在中西哲学相互生成的过程中长出来的“中国式的哲学”,其研究和发展应当从社会实践和中外哲学史两个方面寻找源头活水。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许斗斗教授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应该凝练“中国精神”,应当探索社会重建方案,也应当寻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突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反思了从理性的维度去思考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存在的限度。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白刚教授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转变,即从启蒙理性转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从西方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向,从资本文明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转变。

最后,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朱菁教授主持闭幕式,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厦门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