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厦门大学首期新文科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10

20231116日下午,由厦门大学社科处主办、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承办的新文科学术沙龙在鼓浪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举办。本次沙龙主题为“新文科视野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为例”。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越、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国珍、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四级调研员林瑞馨、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张先清、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日根、建筑学院教授李渊、电影学院/信息学院教授姚俊峰、厦门市社科院研究员詹朝霞、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金德、知识产权研究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罗立国、外文学院副教授王海、原波恩大学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院孔洞一参与此次沙龙,沙龙由张侃主持。

沙龙座谈伊始,潘越作开场致辞。她介绍了本次新文科学术沙龙的背景、主旨,预祝本次沙龙取得圆满成功。

主讲嘉宾报告环节,郑国珍作了题为《鼓浪屿的文化启迪》的报告。他表示,厦门鼓浪屿以历史国际社区入题,符合世界文化遗产(II)-(IV)遴选标准与保护利用规范,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其后世遗时代的保护提升、活化应用、交融互鉴、世代相承,离不开以新文科视野来面对,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划时代贡献。

罗立国作了题为《世界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为例》的报告。他认为,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为例,世界文化遗产基于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非物质文化保护法和民法典框架下,应当采取多层面的保护措施。

张先清作了题为《世界遗产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基于《鼓浪屿世界遗产区社区发展规划2021-2030》编制这一田野经验,深入探讨了家园遗产模式与世界遗产保护、遗产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姚俊峰作了题为《中国闽台非遗互动体验、数字化保护与智能传承馆建设》报告,分别从文化遗产遗互动体验、数字化保护与智能传承的意义、三大核心技术以及传统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建设与组织模式展开论述。

李渊作了题为《新文科视野下文化遗产数智化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以鼓浪屿为例》的报告,分别从新文科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空间人文、文化遗产数智化保护的研究与教学体系、鼓浪屿文化遗产数智化保护实践、新文科视野下鼓浪屿元宇宙建设设想四方面展开论述。

王日根作了题为《鼓浪屿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应遵循世遗相关原则》的报告,他表示,鼓浪屿申遗成功之后,我们对鼓浪屿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更准确的定位,世遗称号的维持需要我们遵循诸多的原则,如不应该损害原居民的正常生活,不能过度发展旅游业和相关行业,威尼斯、安特卫普已分别被摘牌,给世遗城市规划发展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底线。

孔洞一作了题为《德国文化景观管理概念的中国式创新与前景》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德国文化地理学界的文化景观管理概念内涵及学术流派演变,其次简述了文化景观管理概念的五段回环法方法论,再次举例说明文化景观管理概念及其五段回环法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文化景观管理概念与中国文化与社会制度背景结合的创新方向。

参会嘉宾讨论、交流环节中,詹朝霞表达了自己对鼓浪屿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到会专家的感谢之情。她表示鼓浪屿的研究和保护需要新锐、前卫的视野,希望在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带领下,鼓浪屿研究具有新气象、到达新境界。 张金德从文化遗产保护 “建设构建”、 “整体保护”两个理论入手,分析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设与保护。王海介绍了自己搜集到的日文外交档案,希望之后能进一步与在座专家合作交流。



沙龙最后,张侃总结道,鼓浪屿保护与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一方面要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推动数字鼓浪屿的建设,另一方面,各学院将加强合作,把鼓浪屿中外报刊资料、领事报告、个人家族资料等转化成数据库。如此,鼓浪屿的未来发展才有新景象。


 文:李佳琰

图:张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