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朱子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50期:程朱理学的话语型塑——以《论孟精义》为中心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13 浏览次数:



11619:00,厦门大学朱子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50期暨南强哲学论坛第253期于线上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何俊先生担任主讲,主题为《程朱理学的话语型塑——以<论孟精义>为中心》,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近百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朱人求教授主持。



朱人求教授首先介绍了何俊教授誉满寰中的成就和累累硕果,简单言及了与本次主题相关的话语分析哲学方法论。而后便将时间交由何俊教授,正式开始了此次讲座。



何俊教授认为,我们无论如何诠释宋明理学,都离不开程朱对理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而这一体系正是由朱熹完成型塑。在这一过程中,朱熹的《论孟精义》是可以代表其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讲座中,他从文本、语言、身体、仁义、存养、辩学等六个方面对《论孟精义》在程朱理学的话语体系建构过程进行剖析。

一是文本方面,程朱理学的经典文本是由《论孟精义》获得建构,并最终成熟于《四书章句集注》。而且由文本展开,构建余下的诸多方面。

二是语言方面,其作为文本的微像,不仅代表了宋学所谈论的核心话题,更是区别于汉朝话语的“晓其文义”与“得其言”的语义学功能,且彰显了宋学独有的“求其义”、“得其心”以及“知道”的意义学功能。

三是身体方面,《论孟精义纲要》中为首便谈论“圣人气象”便是对个体的主体性,即对身体的建构。理学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在“公”和“私”的层面上,摒弃个体存在的主体性中感性的一面,而高度标榜具有普遍性的天理一面。

四是仁义方面,就理学中谈论的四德而言,朱熹确认了人之心的自然基础在天地,而天地之心的根本在于生物,其具体表现便是四德,统合在于仁之中。至于求仁工夫的层面,又需要与“敬、理、养气”相结合。

五是存养方面,存心与养性作为一体两面,自然要延续由仁而义而礼而智,作为性体的展开,至于人的情感与行为,则是性体的发用。在仁义揭明以后,“存其心,养其性”的存养便是程朱理学接续着的核心议题。

六是辩学方面,作为反向建构的辩学,由对他者的辩驳而返归自身,从而使得他者构成了程朱理学话语形态的相关环节。

讲座最后,朱人求教授进行了精彩总结。他提到,宋明理学的提出是区别于当时其他家思想而重新建构传统儒学的话语体系,本次讲座的主题对于阐明程朱理学的话语型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人文学院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