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 19:00,由厦门大学社科处、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至善大讲堂第43讲暨人文大讲堂第102讲于线上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詹石窗先生担任主讲,主题为《关于课题申请与论著写作的几点感想》,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近500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朱人求教授主持。
朱人求教授首先介绍了詹石窗教授的履历与成果,詹教授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易经研究领域以及道教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同时也是厦门大学的杰出校友。

詹石窗教授主要围绕六个要点分享了课题申请与论著写作的宝贵经验:

第一是“蒙以养正,中规中矩”。重点强调了学术道德与科研规范的重要性。
第二是“知彼知己,正确选择”。詹教授结合自己从中国哲学到道教、易学以及应用国学的研究延伸经历,告诫青年学者在选题时要了解自身的兴趣与水平,确定研究领域与选题之后,要有长期稳定的研究目标与方向,不要盲目与摇摆。
第三是“发现问题,长期跟踪”。申请项目或者写文章一定要有问题意识,从研究现状入手,熟悉经典文献,了解前人的主要观点、写作方法与话语系统,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第四是“了解动态,抓住需求”。詹教授强调,青年学者要了解自身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国家的需求导向,他以过去十几年的国家立项课题题目为例,具体讲解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论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闪光点。
第五是“扎实论证,凸显特色”。在课题申请书的写作中,研究现状要讲出历史深度、描述最新走向与需要开拓的空间,课题意义要实事求是,主要内容要表达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密,重点难点要突出特色。
第六是“温养有道,火候数足”。詹教授建议青年学者在组织团队、选择人才问题上要慎重,课题申报的表格填写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人文学院黄永锋教授担任了本次讲座的点评人。他指出,詹教授所讲的学术入门规范与学术积累过程非常重要,这也正是他教导学生的基本方法,听了詹教授的讲座收获良多。
提问环节,针对朱人求教授所请教的关于《中华续道藏》的整理情况,以及其他高校老师提出的课题申报、论题选择等问题,詹石窗教授都予以了详细解答。讲座最后,朱人求教授向詹石窗教授、黄永锋教授以及各位师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宣告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来源: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