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厦门大学金融文化研究院成功举办“厦门农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3-05-04 浏览次数:


20221028日至2023428由厦门大学金融文化研究院主办、厦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农商银行协办、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和厦门经济特区金融学会共同指导的“厦门农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培训班”顺利举行金融文化研究院院长钱陈翔副教授厦门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林莉萍,厦门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秘书长许丹青出席了开班式。

在开班式上,钱陈翔表示,金融文化研究院是厦门经济特区金融学会与厦门大学合作共建的校级科研机构,致力于打造成为以弘扬嘉庚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基地,以建设厦门金融强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为重点的金融智库,以两岸金融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再教育、再培训、再融合的学习平台。成立以来,研究院依托厦门大学综合学科优势积极发挥科研平台作用,开展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综合性的横向课题研究近10;积极拓展培训方向,结合各金融机构自身需求及特色,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研修班。未来,研究院将与更多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文化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政银校合作和产学教研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金融干部队伍,为凝心聚力推动厦门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林莉萍表示,作为金融机构稳经营稳发展的一把利器,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在金融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厦门农商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中,在新时代的支农支小金融服务工作中,将利用衍生产品工具为涉农企业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帮助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加快推进厦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融资、融智、融技。当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日新月异,及时开展培训尤为重要。本次培训班是厦门农商银行与厦门大学金融文化研究院双方产教融合、人才共育的又一重大举措,助力厦门农商银行加快培育高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更深更实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希望参训学员开阔思路、加强交流,充分利用这个高规格、高水平的学习契机,获取衍生产品的知识火种,更好地推动衍生产品业务合规高效的开展,为厦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研修班共设置4堂专题培训课程,分别邀请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海强教授经济学院许文彬教授、陈坚教授、顾明副教授讲授《金融衍生产品与量化投资》《金融衍生品的风控机理与发展现状:银行视角》《金融衍生产品与风险管理》《金融信用衍生品的应用》等课程。

其中,《金融衍生产品与量化投资》详述中国资本市场的新机遇,重点介绍量化投资基本情况、量化投资理论基础以及金融衍生品与量化投资策略

《金融衍生品的风控机理与发展现状:银行视角》介绍金融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详细讲解远期与期货、互换与掉期、期权、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DSCDM、结构性存款等多种金融衍生品的风控机理与发展现状。

《金融衍生产品与风险管理》在介绍衍生产品的发展历史及我国衍生品市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期权、期货、结构化融资产品等主流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及运行规律,最后就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对冲等展开讲解。

《金融信用衍生品的应用》主要介绍金融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各信用衍生品的简介、基本结构及特点,相关信用衍生品的应用以及具体案例。

来自厦门农商银行的50名学员参加了学习。课程结束后,厦门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林莉萍与金融文化研究院院务委员邓彦卿共同为研修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厦门大学金融文化研究院供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