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上午,厦门大学新文科系列讲座第七辑(第六讲)“《阿Q正传》的最新解读——‘以鲁解鲁’视角的考察”在颂恩楼1120会议室举行,腾讯会议、“厦大群贤”视频号同步直播,线上线下观看逾917人次。
本场讲座的主讲人为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俞兆平教授,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随刚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俞兆平教授援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大江健三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评价,强调了《阿Q正传》在中国以及世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俞兆平教授在介绍学界关于阿Q形象原型的四种解读后,采取“以鲁解鲁,以鲁证鲁”的研究方法,重新定位阿Q的形象原型。具体而言,就是基于经验归纳的逻辑原则,从鲁迅自身的文字中,寻找与阿Q形象原型相关的信息。俞兆平教授通过分析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等文章,并结合鲁迅各时期的论文、杂文、译者附记、书信等相对隐秘的资料,与《阿Q正传》文本进行“互文印证”,将阿Q的形象原型定位为“装腔作势的破落户子弟”。讲座最后,俞兆平教授通过分析小说内容指出,作为世界性文学典型形象的阿Q,其最主要的个性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与投机革命。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全社会由上之下的“集体无意识”。俞兆平教授认为,鲁迅对阿Q并非是“怒其不争”,而是“惧怕其争”。因为在鲁迅看来,“阿Q似的革命党”不可能成为推进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厦门大学新文科系列讲座”目前已举办三十四讲,线上线下累计13741人次观看。讲座旨在展现我校专家学者对新文科的理解、认识和把握,探索新文科建设的方法和模式,探讨新文科的主题与主旨,进一步推动我校中国特色、厦大风格、世界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
(社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