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我校共24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获奖,其中著作论文奖二等奖10项,三等奖10项,青年成果奖4项,获奖成果总数较上一届大幅增加6项,创历史新高。
从校内各单位的获奖情况来看,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共有4项成果获奖,教育研究院、社会与人类学院和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分别有3项成果获奖,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分别有2项成果获奖,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院、外文学院、电影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也分别有1项成果斩获奖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设立于1995年,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鼓励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奖项每三年或四年评选一次,迄今已开展九届,被普遍视为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代表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最高水平。本届评选的是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成果。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人文社科学科布局,构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科发展新动能,有力提升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的整体实力。
获奖名单
著作论文奖(20项) |
单位 |
申报成果 |
成果 类型 |
学科类别 |
申报人 |
|
等级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 |
著作 |
语言学 |
李无未 |
|
二等奖 |
电影学院 |
科幻电影创意研究系列 |
著作 |
艺术学 |
黄鸣奋 |
|
二等奖 |
管理学院 |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煤炭需求 |
论文 |
经济学 |
林伯强 |
|
二等奖 |
法学院 |
《十二表法》研究 |
著作 |
法学 |
徐国栋 |
|
二等奖 |
社会与人类学院 |
佛与他者:当代泰国宗教与社会研究 |
著作 |
民族学与文化学 |
龚浩群 |
|
二等奖 |
教育研究院 |
现代大学制度:原理与实践 |
著作 |
教育学 |
别敦荣 |
|
二等奖 |
教育研究院 |
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 |
著作 |
教育学 |
史秋衡 |
|
二等奖 |
教育研究院 |
我国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阶段性特征——基于对学生、教师、教务人员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
论文 |
教育学 |
邬大光 |
|
二等奖 |
公共政策研究院 |
大变局世界中的公共治理 |
著作 |
管理学 |
陈振明 |
|
二等奖 |
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 |
近代中荷茶叶贸易史 |
著作 |
区域国别学 |
刘勇 |
|
二等奖 |
外文学院 |
20世纪美国文学史 |
著作 |
外国文学 |
杨仁敬 |
|
三等奖 |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
明清科举制度与文治 |
著作 |
历史学 |
王日根 |
|
三等奖 |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
论北朝隋唐的土地法规与土地制度 |
论文 |
历史学 |
杨际平 |
|
三等奖 |
经济学院 |
民营资本的宗族烙印:来自融资约束视角的证据 |
论文 |
经济学 |
潘越 |
|
三等奖 |
经济学院 |
高房价挤出了谁?——基于中国流动人口的微观视角 |
论文 |
经济学 |
周颖刚 |
|
三等奖 |
法学院 |
我国地方立法权配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著作 |
法学 |
宋方青 |
|
三等奖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农民与土地渐行渐远——土地流转与“三权分置”制度实践 |
论文 |
社会学 |
朱冬亮 |
|
三等奖 |
社会与人类学院 |
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
著作 |
民族学与文化学 |
彭兆荣 |
|
三等奖 |
新闻传播学院 |
弱传播 |
著作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邹振东 |
|
三等奖 |
管理学院 |
中国旅游产业区域集聚绩效研究 |
著作 |
管理学 |
魏敏 |
|
三等奖 |
青年成果奖(4项) |
单位 |
申报成果 |
成果 类型 |
学科类别 |
申报人 |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
东周青铜乐钟制度研究 |
著作 |
考古学 |
张闻捷 |
经济学院 |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
论文 |
经济学 |
孙传旺 |
社会与人类学院 |
故事与讲故事:叙事社会学何以可能——兼谈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
论文 |
社会学 |
刘子曦 |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
Nonparametric Additive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or: A Group Shrinkage Estimation Perspective |
论文 |
统计学 |
钟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