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单位 |
奖项 |
成果形式 |
1 |
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两岸经济整合的视角 |
戴淑庚等7人 |
经济学院 |
一等奖 |
专著类 |
2 |
规范通论 |
徐梦秋等9人 |
人文学院 |
一等奖 |
专著类 |
3 |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
杨春时等9人 |
人文学院 |
一等奖 |
专著类 |
4 |
刑事和解原论 |
陈晓明 |
法学院 |
一等奖 |
专著类 |
5 |
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信念比较研究 |
吴薇 |
教育研究院 |
一等奖 |
专著类 |
6 |
国际移民政策研究 |
李明欢 |
公共事务学院 |
一等奖 |
专著类 |
7 |
低碳城市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基于厦门的考察 |
任力 |
经济学院 |
一等奖 |
专著类 |
8 |
区制转移形式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应用 |
郑挺国等2人 |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9 |
社会资本、政治关系与公司投资决策 |
潘越等4人 |
经济学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0 |
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
林伯强 孙传旺 |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1 |
意识现象、所予性与本质直观――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有关质疑 |
陈嘉明 |
人文学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2 |
在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 |
贺昌盛 |
人文学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3 |
唐前期江南折租造布的财政意义――兼论所谓唐中央财政制度之渐次南朝化 |
杨际平 |
人文学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4 |
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 |
胡荣等3人 |
公共事务学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5 |
国际法上的大国问题 |
蔡从燕 |
法学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6 |
教育学:人文科学抑或社会科学 |
王洪才 |
教育研究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7 |
私人汽车快速增长对厦门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
洪镔等7人 |
海外教育学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8 |
基于供需视角的厦门市空巢老年人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研究 |
王德文等3人 |
公共事务学院 |
一等奖 |
论文类 |
19 |
全球竞争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制约与突破——基于价值链与产业链双重视角分析 |
陈爱贞 |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0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困境与出路 |
黄梅波等2人 |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1 |
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史 |
黄鸣奋 |
人文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2 |
历代文苑传笺证 |
周祖譔等8人 |
人文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3 |
日本汉语音韵学史 |
李无未 |
人文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4 |
关山迢递:河陇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
李智君 |
人文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5 |
公共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
黄新华 |
公共事务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6 |
管制罅隙下的自治:商事登记制度发展与模式反思 |
王兰 |
法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7 |
危机解释与厦门突围 |
杜朝运 |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专著类 |
28 |
出口退税、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的一般均衡分析与中国的实证 |
童锦治等3人 |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29 |
寻找制度的工具变量:估计产权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
方颖等2人 |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0 |
沉默的螺旋:媒体情绪与资产误定价 |
游家兴 吴静 |
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1 |
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部门利益与土地违法 |
梁若冰 |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2 |
社会规范、资本市场与环境治理:基于机构投资者视角的经验证据 |
李培功 沈艺峰 |
管理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3 |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外部市场研究――以近代福州为例 |
水海刚 |
人文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4 |
明代前期海禁政策下的瓷器输出 |
刘淼 |
人文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5 |
中国传统科技思想研究 |
陈玲 |
人文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6 |
论民事屈从关系——以菲尔麦命题为中心 |
徐国栋 |
法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7 |
揭开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面纱 |
高和荣 |
公共事务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8 |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类型与领域的实证分析 |
李艳霞 |
公共事务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39 |
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
史秋衡 郭建鹏 |
教育研究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0 |
高考公平的忧思与求索 |
郑若玲 |
教育研究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1 |
“成长的窗户”还是“冰冷的制度”? ——一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质性研究 |
徐岚等2人 |
教育研究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2 |
招生领域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研究 |
覃红霞 |
教育研究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3 |
从“国家一元论”到多元治理框架的构建:中国传媒治理结构改革的路径、逻辑及其转型取向分析 |
殷琦 |
新闻传播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4 |
台湾报纸在两岸新形势下的多重角色与走向 |
史冬冬 |
新闻传播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5 |
推进厦门市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 |
刘晔等6人 |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6 |
厦门市游艇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
陈雯等6人 |
经济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7 |
环境保护、群体压力还是利益波及?厦门居民PX环境运动参与行为的动机分析 |
周志家 |
公共事务学院 |
二等奖 |
论文类 |
48 |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 |
洪永淼等15人 |
经济学院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
三等奖 |
专著类 |
49 |
竞争性区域构建:理论与实践 |
王勇等2人 |
台湾研究院 |
三等奖 |
专著类 |
50 |
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
陈炳辉等8人 |
公共事务学院 |
三等奖 |
专著类 |
51 |
朱熹的宗教思想 |
曹剑波 |
人文学院 |
三等奖 |
专著类 |
52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朱双一 |
台湾研究院 |
三等奖 |
专著类 |
53 |
传承与变革——从君主民本到民主宪政 |
朱仁显 |
公共事务学院 |
三等奖 |
专著类 |
54 |
转型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
武毅英 |
教育研究院 |
三等奖 |
专著类 |
55 |
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 |
张亚群 |
教育研究院 |
三等奖 |
专著类 |
56 |
回收条例约束下的再制造供应链决策 |
计国君 黄位旺 |
管理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57 |
媒体监督、政府干预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视角的证据 |
戴亦一等3人 |
管理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58 |
制造业劳动报酬水平与产业竞争力变动趋势探析 |
李文溥等3人 |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
三等奖 |
论文类 |
59 |
中国期货价格的时变跳跃性及对现货价格影响的研究 |
赵华等2人 |
经济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0 |
银行资本、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C-C模型的影响机理分析的拓展研究 |
江曙霞等2人 |
经济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1 |
中美贸易的利益分配—基于产出与消费视角理论经验分析 |
郭其友 王春雷 |
经济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2 |
中国省际资本边际报酬再估算及无谓损失评估 |
卢盛荣 易明子 |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3 |
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的批判 |
张有奎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4 |
论雍正年间台湾“番”地开垦政策的变化――以《巡台录》为中心 |
李祖基 |
台湾研究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5 |
后现代、后殖民批评与海外中国文学研究 |
王晓平 |
人文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6 |
字母词语与汉语文字系统 |
郑泽芝 |
人文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7 |
存在与表现 |
周建漳 |
人文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8 |
“天籁”新释——兼论“天籁”与庄子哲学 |
张和平 |
人文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69 |
行政权的道德考量 |
孙丽岩 |
法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0 |
论错误拍卖第三人财产的法律效力 |
卢正敏 齐树洁 |
法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1 |
海峡两岸税收协调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路径 |
李刚 李海波 |
法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2 |
刑事救济程序中律师辩护:从扩大参与面到检验有效性 |
陆而启 |
法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3 |
诉讼时效强制性的反思 |
郑永宽 |
法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4 |
中国民办高校如何走出办学水平不高的困境——经费来源结构的视角 |
陈武元 |
教育研究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5 |
基于贷款效益分析的高校化债方案 |
李国强 |
教育研究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6 |
技术准备计划:美国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的策略 |
王璞 李玲玲 |
教育研究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7 |
传播中的社会冲突、民主实践与应激式改革——以“郭美美事件”为例 |
罗慧 |
新闻传播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8 |
身心健康之维——表现艺术治疗学的历史与哲学考略 |
周显宝 |
艺术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79 |
安置房建设模式比较研究——以厦门市为基本案例 |
许经勇 |
经济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80 |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问题探讨 |
唐永红 |
台湾研究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81 |
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途径与模式研究 |
赵玉榕 |
台湾研究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82 |
厦门市湖里区停车问题分析及对策 |
徐朝旭等5人 |
人文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83 |
回归社会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戴小力等5人 |
公共事务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
84 |
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的困境与出路 |
王德文 |
公共事务学院 |
三等奖 |
论文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