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管理 >> 厦门市优秀成果奖 >> 正文

厦门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览表

发布时间:2017-02-10 浏览次数: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单位 奖项 成果形式
1 20世纪婚姻家庭法:从传统到现代化 蒋月 法学院 一等奖 著作
2 无效与可撤销婚姻中诚信当事人的保护 徐国栋 法学院 一等奖 论文
3 法治中国历程——组织生态学视角下的法学教育(1949-2012) 刘子曦 公共事务学院 一等奖 论文
4 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 林伯强、李江龙 管理学院 一等奖 论文
5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实证研究 文静 教育研究院 一等奖 著作
6 论高等教育“适应论”及其超越——对高等教育“理性视角”的理性再审视 王洪才 教育研究院 一等奖 论文
7 中国经济周期的混频数据测度及实时分析 郑挺国、王霞 经济学院 一等奖 论文
8 台湾海峡西岸沿海产业带(走廊)的构建和发展对策 戴淑庚、曾维翰、郭富霞、陈善昂、廖家玲、林乐、林揭泉 经济学院 一等奖 论文
9 韩偓集系年校注 吴在庆 人文学院 一等奖 著作
10 秦汉财政史 杨际平 人文学院 一等奖 著作
11 泾渭清浊:乾隆朝的考察辨析及其功用意义 钞晓鸿 人文学院 一等奖 论文
12 让·迪多内及其学派的数学哲学 陈玲 人文学院 一等奖 论文
13 法理学 周赟 法学院 二等奖 著作
14 公共经济学 黄新华、黄君洁、李德国、严金海、朱芳芳、漆亮亮 公共事务学院 二等奖 著作
15 中国人的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和警察信任 胡荣 公共事务学院 二等奖 论文
16 教育率先现代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30周年 史秋衡 教育研究院 二等奖 论文
17 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结果 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 教育研究院 二等奖 论文
18 中国式分税制、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与税收竞争 谢贞发、范子英 经济学院 二等奖 论文
19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政治诱因——基于美国政治周期外溢效应的考察 朱孟楠、赵茜、刘宇光 经济学院 二等奖 论文
20 公司诉讼风险、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与企业创新 潘越、潘健平、戴亦一 经济学院 二等奖 论文
21 “美国梦”衰落了吗?——奥巴马政府重建中产阶级基石的动因与举措 张兴祥 经济学院 二等奖 论文
22 论信念的知识规范 郑伟平 人文学院 二等奖 论文
23 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 杨春时 人文学院 二等奖 著作
24 台湾女性文学史 林丹娅、王宇、周海琳、桂蔚、王烨、钱建状、洪迎华、胡旭、苏琼、郑国庆 人文学院 二等奖 著作
25 管治、民治规范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 刁培俊 人文学院 二等奖 论文
26 关于汉语特征的研究 李如龙 人文学院 二等奖 论文
27 性危说:荀子人性论新探 谢晓东 人文学院 二等奖 论文
28 海洋人类学:概念、范畴与意义 张先清、王利兵 人文学院 二等奖 论文
29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县级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实证分析 龙小宁、朱艳丽、蔡伟贤、李少民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二等奖 论文
30 两岸政治互信中的传媒角色、功能及前景 谢清果、王昀 新闻传播学院 二等奖 论文
31 法官事实认定的心理学分析 陆而启 法学院 三等奖 著作
32 欧洲人权体制下的公正审判权制度研究 刘学敏 法学院 三等奖 著作
33 行政权下的公民权利之辩 孙丽岩 法学院 三等奖 论文
34 从在线到离线:基于互联网的集体行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卜玉梅 公共事务学院 三等奖 论文
35 中国政策科学的话语指向 陈振明 公共事务学院 三等奖 论文
36 新理念、新模式:中国参与国际发展的贡献 李丹 公共事务学院 三等奖 论文
37 区域治理中政府间协作的法律制度:美国州际协议研究 吕志奎 公共政策研究院 三等奖 著作
38 “发审委”联系、潜规则与IPO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杜兴强、赖少娟、杜颖洁 管理学院 三等奖 论文
39 独立董事辞职、政治关系与公司治理缺陷 戴亦一、陈冠霖、潘健平 管理学院 三等奖 论文
40 厦门与新加坡发展远景的预测及比较 王勤、闫森 国际关系学院 三等奖 论文
41 大规模高利害考试之负面后效——以科举、高考为例 郑若玲、陈为峰 教育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42 历史计量方法在西方大学史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大学史》杂志的分析 王璞、于书娟 教育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43 晚清科举评价的负面化倾向 陈兴德 教育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44 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环境观比较研究——基于莱顿大学与厦门大学的调查 吴薇 教育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45 厦门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效研究报告 覃红霞、李波、黄慧玲、杨槐、谢益民、张锦辉、倪英伟 教育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46 国际投资学 胡朝霞 经济学院 三等奖 著作
47 铁路、口岸与中国近代工业化 梁若冰 经济学院 三等奖 论文
48 产业关联效应测度理论辨析 杨灿、郑正喜 经济学院 三等奖 论文
49 国内外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任力、黄崇杰 经济学院 三等奖 论文
50 从政策过程解读政治体系:基于中西的比较 贺东航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论文
51 实验哲学 曹剑波、郑伟平、楼巍 人文学院 三等奖 著作
52 新媒体时代艺术研究新视野 黄鸣奋 人文学院 三等奖 论文
53 从本体真实到照片真实感——论数字影像的真实性 李天 人文学院 三等奖 论文
54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释疑 钱建状 人文学院 三等奖 论文
55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抉择——1920年代的“国学”研究取向及其文化意味 贺昌盛 人文学院 三等奖 论文
56 讲述林徽因的意义: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个案研究 王宇 人文学院 三等奖 论文
57 闽台科技资源整合战略研究 陈喜乐、贺威、郑宇冰、朱本用、王刚 人文学院 三等奖 著作
58 战后国民政府对南沙群岛主权的再认识与维护 黄俊凌 台湾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59 两岸文教交流的台湾民众满意度调查研究 王华 台湾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60 企业创新、生命周期与聚集经济 董晓芳、袁燕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61 股指期货交易会降低股市跳跃风险吗? 陈海强、张传海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三等奖 论文
62 中国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与沉迷现状:亲和动机、印象管理与社会资本 黄含韵 新闻传播学院 三等奖 论文
63 美国华文传媒:   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的发展状况 殷琦 新闻传播学院 三等奖 论文
64 解析国际传播研究的若干“迷思”——兼议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机制 熊慧 新闻传播学院 三等奖 论文
65 IT企业文化 编著:邱仲潘、朱智杰、叶文强、傅剑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三等奖 著作
66 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国委员会与中荷茶叶贸易 刘勇 国际关系学院 青年奖 论文
67 家族企业研究:一个文献计量分析 魏志华、林亚清、吴育辉、李常青 经济学院 青年奖 论文
68 厦门普惠金融发展考察报告 杜朝运 经济学院 青年奖 著作
69 报刊传媒与清末立宪思潮 李卫华 人文学院 青年奖 著作
70 景观人类学的概念、范畴与意义 葛荣玲 人文学院 青年奖 论文
71 两岸不对称安全认知及对双方安全关系的影响 沈惠平 台湾研究院 青年奖 论文
72 寻根与遗忘——试论莫迪亚诺《暗店街》的文学主题 翁冰莹、冯寿农 外文学院 青年奖 论文
73 法轮功练习者回归社会评价指标研究 祝婧媛、陈永光、余莉莉、戴小力、汪斌、曾明花、陈咏兵 学生处 青年奖 论文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