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名单 |
一等奖(13项) |
序号 |
学科组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作者 |
单 位 |
1 |
应用对策咨询类-应用对策经济 |
未预期货币政策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基于固浮利差分解的研究 |
论文 |
郭晔、黄振、王蕴 |
厦门大学 |
2 |
基础理论研究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去全球化”:表现、原因与中国应对之策 |
论文 |
李丹 |
厦门大学 |
3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产业招募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南部制造业转型 |
论文 |
韩宇 |
厦门大学 |
4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语言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 |
论文 |
朱双一 |
厦门大学 |
5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唐五代文编年史 |
专著 |
吴在庆、亢巧霞、曲景毅、刘心、杨娟娟、罗立刚、林宜青 |
厦门大学 |
6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 |
专著 |
李无未 |
厦门大学 |
7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经济增长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收入和财富分配 |
论文 |
王艺明 |
厦门大学 |
8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煤炭需求 |
论文 |
林伯强、吴微 |
厦门大学 |
9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合作治理的制度安排 |
专著 |
蔡晶晶 |
厦门大学 |
10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福建省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与研究 |
研究报告 |
王德文课题组(王德文、李珍、钱祎晨、吴隆文、徐昊楠、陈友华、刘莉、张冀闽) |
厦门大学 |
11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研究型大学教师的学术生涯 |
论文 |
吴薇 |
厦门大学 |
12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
专著 |
陈安、李庆灵、王海浪、蒋围、杨帆、谷婀娜、翟雨萌、张金矜 |
厦门大学 |
13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综合 |
故事与讲故事:叙事社会学何以可能——兼谈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
论文 |
刘子曦 |
厦门大学 |
二等奖(20项) |
序号 |
学科组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作者 |
单 位 |
1 |
应用对策咨询类-应用对策社会 |
城中村改造与社区资产建设的“地方维度” |
论文 |
魏爱棠 |
厦门大学 |
2 |
应用对策咨询类-应用对策综合 |
厦门市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及模式特色的调查与研究 |
研究报告 |
张兴祥、杨叔禹、洪丰颖、陈申荣、陈粮、周文、庄雅娟 |
厦门大学 |
3 |
应用对策咨询类-科普读物 |
曾厝垵村史 |
工具书、科普读物 |
《曾厝垵村史》编撰课题组(王日根、朱勤滨、陶仁义、叶再兴、吴艳霞) |
厦门大学 |
4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天竺与中土:何为天地之中央——唐代僧人运用佛教空间结构系统整合中土空间的方法研究 |
论文 |
李智君 |
厦门大学 |
5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朱熹与“四端亦有不中节”问题——兼论恻隐之心、情境与两种伦理学的分野 |
论文 |
谢晓东 |
厦门大学 |
6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中国近代外债制度的本土化与制度化 |
专著 |
张侃 |
厦门大学 |
7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 |
专著 |
李若晖 |
厦门大学 |
8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资源、产权与秩序:明清鄱阳湖区的渔课制度与水域社会 |
专著 |
刘诗古 |
厦门大学 |
9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中华美学概论 |
专著 |
杨春时 |
厦门大学 |
10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 |
论文 |
刘晔、张训常、蓝晓燕 |
厦门大学 |
11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中国式“压力型”财政激励的财源增长效应 |
论文 |
谢贞发、严瑾、李培 |
厦门大学 |
12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中国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是否有效:基于资本市场反应的研究 |
论文 |
方颖、郭俊杰 |
厦门大学 |
13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中国居民能源消费与公众环境感知 |
专著 |
孙传旺 |
厦门大学 |
14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理解公共服务:基于多重约束的机制选择 |
专著 |
李德国 |
厦门大学 |
15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模型修订与动向监测 |
论文 |
文静 |
厦门大学 |
16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以学制改革为切入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厦门大学的行动研究 |
论文 |
徐岚、陶涛、吴圣芳 |
厦门大学 |
17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面向2030的教育质量:核心理念与保障模式——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政策报告的文本分析 |
论文 |
吴凡 |
厦门大学 |
18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西方民主理论:古典与现代 |
专著 |
陈炳辉 |
厦门大学 |
19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中国民法典争鸣·徐国栋卷 |
专著 |
徐国栋 |
厦门大学 |
20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综合 |
论黄羲在“浙派人物画”形成中的作用 |
论文 |
郑盛龙 |
厦门大学 |
三等奖(35项) |
序号 |
学科组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作者 |
单 位 |
1 |
应用对策基础理论研究类-综合 |
厦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功能研究 |
研究报告 |
周茜课题组(周茜、徐国冲、朱林彬、王雪辉) |
厦门大学 |
2 |
应用对策基础理论研究类-综合 |
厦门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研究 |
研究报告 |
沈惠平、邓小冬、林骏 |
厦门大学 |
3 |
应用对策咨询类-科普读物 |
美丽厦门百景千联 |
科普读物 |
黄鸣奋 |
厦门大学 |
4 |
基础理论研究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创新维度 |
论文 |
冯霞 |
厦门大学 |
5 |
基础理论研究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中共旅欧支部“学共产主义”述论——基于《共产主义研究会通信集》的考察 |
论文 |
贾凯 |
厦门大学 |
6 |
基础理论研究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理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为根本性建设的几个维度 |
论文 |
李仕波 |
厦门大学 |
7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17世纪上半叶台湾海峡贸易主导权问题新探 |
论文 |
黄俊凌 |
厦门大学 |
8 |
——以荷兰侵占台湾初期的转口贸易为中心 |
9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建而不交:冷战前期的中国与印尼关系(1949-1954) |
论文 |
高艳杰 |
厦门大学 |
10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台湾地区大陆同乡会数量、成立时间及刊物的考订 |
论文 |
王玉国 |
厦门大学 |
11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 |
论文 |
俞兆平 |
厦门大学 |
12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汉语特征研究 |
专著 |
李如龙 |
厦门大学 |
13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位置叙事学:移动互联时代的艺术创意 |
专著 |
黄鸣奋 |
厦门大学 |
14 |
基础理论研究类-哲学、文学、历史学 |
中国美学西化问题研究 |
专著 |
代迅、代乐 |
厦门大学 |
15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半强制分红政策、再融资动机与经典股利理论——基于股利代理理论与信号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 |
论文 |
魏志华、李常青、吴育辉、黄佳佳 |
厦门大学 |
16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异质性与银行个体风险 |
论文 |
郭晔、赵静 |
厦门大学 |
17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财经媒体地域偏见实证研究 |
论文 |
游家兴、陈志锋、肖曾昱、薛小琳 |
厦门大学 |
18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城市规模、空间集聚与电力强度 |
论文 |
姚昕、潘是英、孙传旺 |
厦门大学 |
19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公平竞争与投资增长 |
论文 |
龙小宁、黄小勇 |
厦门大学 |
20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灾难冲击与我国最优财政货币政策选择 |
论文 |
赵向琴、袁靖、陈国进 |
厦门大学 |
21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基于以旧换新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 |
论文 |
缪朝炜、夏志强 |
厦门大学 |
22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微观银行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与结论 |
译著 |
任力 |
厦门大学 |
23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 |
专著 |
陈振明、李德国 |
厦门大学 |
24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经济学、管理学 |
底线公平:基础普惠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
专著 |
高和荣 |
厦门大学 |
25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领域”之争——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的考察 |
论文 |
陈兴德 |
厦门大学 |
26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当地方治理体制遇到协商民主——基于温岭“民主恳谈”制度的长时段演化研究 |
论文 |
林雪霏 |
厦门大学 |
27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警察用枪裁量权规制的法理与程序 |
论文 |
孙丽岩 |
厦门大学 |
28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 |
论文 |
李国强 |
厦门大学 |
29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媒介使用对中国城乡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 |
论文 |
胡荣、庄思薇 |
厦门大学 |
30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论责任范围限定中的侵权过失与因果关系 |
论文 |
郑永宽 |
厦门大学 |
31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海峡两岸税收程序法律制度比较与税收协调问题研究 |
专著 |
李刚、郝利军 |
厦门大学 |
32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 |
译著 |
魏磊杰 |
厦门大学 |
33 |
基础理论研究类-法学、教育学 |
高考法律问题研究 |
专著 |
覃红霞 |
厦门大学 |
34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综合 |
我国三大球项目发展的哲学认知研究 |
论文 |
焦芳钱 |
厦门大学 |
35 |
基础理论研究类-综合 |
西方翻译理论:导读 选读 解读 |
教材 |
杨士焯 |
厦门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