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13项)
序号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成 果 题 目
成果形式
获奖时间
1
经济所
吴宣恭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
论文
2000.12.06
2
政治系
陈振明
陈炳辉
骆沙舟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
专著
3
哲学系
陈亚军
实用主义:从皮尔士到普特南
4
财金系
邓子基
“国家分配论”与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5
计统系
钱伯海
杨缅昆
曾五一
供需平衡经济学
6
会计系
常 勋
财务会计三大难题
7
历史系
韩 昇
隋文帝传
8
高教所
潘懋元
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认识
9
孔永松
蒋伯英
马先富
中央苏区历史研究(丛书)
10
南洋院
李金明
中国南海疆域研究
二等奖(27项)
陈嘉明
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与“生活形式”
经济学新论
张亦春
金融市场学
教材
张 馨
公共财政论纲
邱华炳
孙健夫
中外宏观投资比较研究
杨 斌
治税的效率和公平
葛家澍
黄世忠
刘 峰
陈少华
方荣义
中级财务会计学
曲晓辉
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
吴水澎
论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
系列论文
关于经济统计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经济类统计专业课程
11
法律系
陈 安
李国安
廖益新
曾华群
徐崇利
台湾法律大全
工具书
12
国际经济法导论
13
论中国涉外仲裁的监督机制及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14
邹永贤
《资治通鉴》治国思想研究
15
台湾所
林仁川
徐晓望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冲突
16
杨际平
郭 锋
张和平
五——十世纪的敦煌的家庭与家族关系
17
陈明光
六朝财政史
18
詹石窗
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
19
中文系
吴在庆
傅璇琮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
20
外文系
杨仁敬
20世纪美国文学史
21
李如龙
福建方言
22
新闻系
陈培爱
中外广告史
23
刘海峰
“科举学”——21世纪的显学
24
黄鸣奋
电脑艺术学
25
王伟廉
教育研究中的“中介”问题探讨——兼谈课程编制的中介作用
26
谢作栩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两大趋势:国营化与民营化
27
李文溥
从有效增长潜力看增长率确定
研究报告
三等奖(76项)
经济系
陈永志
试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思想来源
学报编辑部
洪峻峰
瞿秋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张小金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白锡能
终极关怀与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精神
陈翠芳
中国儒学史论
庄宗明
赖小琼
闽北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陈亚温
李 双等
欧元论
胡培兆
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论
陈甬军
从计划到市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道路选择
国贸系
林荆州
邓力平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经营和管理
国际金融
朱孟楠
国际金融学
纪益成
税基评估有关问题研究
郑振龙
构建金融危机预警系统
高鸿桢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系统的数学模型
许经勇
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姚立新
电子商务透视
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史秋衡
大学排名中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定量评价问题与对策
企管系
廖泉文
肖劲松
人力资源招聘系统
工商管理中心
翁群奕
企业组织资本理论——组织激励与协调的博奕分析
邵 晨
吴集声
温南雁
陈克勤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
陈 光
陈箭深
实证会计理论
译著
陈汉文
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
杨金忠
会计准则研究——借鉴与反思
黄良文
投资学
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
28
李建发
政府会计论
29
唐予华
孙 航
范永武
开放型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问题探索
30
方贻岩
陈章干
台湾公务员制度研究
31
王美今
经济预测与决策
32
林擎国
郑 敏
合理调控收入差距,增强有效消费拉力
33
国际经济法
34
柳经纬
吴克文
关于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是否成熟的几个问题
35
国际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
36
李万强
外国直接投资的法律待遇与我国外资法的转型
37
单文华
外资国民待遇及其实施条件
38
蒋 月
社会保障法概论
39
陈辉萍
林秀芹
国际货币金融法学
40
赵德铭
何丽新
张 昕
张希舟
林 强
国际海事法学
41
林 忠
国际投资法学
42
雷慧英
曲志强
任伟建
天皇的官僚
43
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的演化
44
黄 强
我国领导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45
卓 越
比较政府
46
公共管理学——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47
政策科学
48
马列部
《国际环境与国防建设》课题组
国际环境与国防建设
49
人类所
李明欢
“相对失落”与连锁效应——关于温州地区出国移民潮的分析与思考
50
徐 辉
清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51
陈衍德
现代中的传统——菲律宾华人社会研究
52
侯真平
娄曾泉
《黄道周年谱附传记》校点
古籍整理
53
从东海郡(集簿)看汉代的亩制亩产与汉魏田租额
54
陈孔立
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
55
庄国土
苏子惺
聂德宁
远东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郑成功
56
吴春明
林 果
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
57
施伟青
施琅年谱考略
58
王荣国
福建佛教史
59
应锦囊
林铁民
朱水涌
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小说
60
朱 二
近二十年来台湾文学流脉——“战后新世纪”文学论
61
陈安全
高 逾
曾丽明
陈燕如
《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上中下三册)
62
刘晓民
日中缩略语辞典
63
杨 杰
顾鸿飞
汉俄形态构词对比研究
64
孙 谦
新编汉语成语词典
65
连淑能
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
66
李国正
古汉语文化探秘
67
音乐系
周显宝
试述古代中日音乐文化的人类学前提
68
陈武元
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9
李泽彧
不变与应变及其如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
70
武毅英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理论思考
71
黄福涛
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
72
郑剑顺
中国近代人才思想研究
73
学高教所
邬大光
赵婷婷
许 明
胡晓莺
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74
林志毅
实证会计研究
75
董建辉
政治人类学
76
余章宝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探微